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
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
【编者按】病毒与人类共进退,灾难与文明共成长。COVID-19疫情蔓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紧张和积极应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这场战疫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020年4月1日凌晨,珠江会讲第24期,《南方治理评论》编辑部特邀目前正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访学的曹惠民博士进行了线上访谈。
英国(United Kingdom,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北部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泰晤士河是国内最大的河流,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除本土之外还拥有14个海外领地。人口6602.2万,主要由英格兰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组成。主要城市有伦敦、伯明翰、利兹、利物浦、格拉斯哥、谢菲尔德、曼彻斯特、爱丁堡等。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地位被美国取代。
◎《南方治理评论》: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次疫情,尤其是1665年伦敦鼠疫大暴发使英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进入现代以后,疫情防控一直是英国公共卫生系统工作中的重点,基于其顶尖高校的传染病研究更是全球“战疫”快速反应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物浦的疫情情况如何?英国的疫情状况怎么样了?
◎曹惠民:疫情冲击着全球各国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英国也不例外。利物浦在英国的中部,与伦敦、曼城相比,相对比较“偏僻”,因此当地华人都称呼利物浦为“利村”。也许正是这种所谓的相对“偏僻”使得它的疫情相对来看,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也只是相对。截止3月底,英国的确诊人数从二月出的个位数已经飙升到了17316,治愈率万分之8.6,而目前的死亡率则接近6%。英国从最初的佛系抗疫、“群体免疫”到现在的硬核防控,体现了英国疫情防控的逐渐调整变化的过程。1月31日英国首次确诊2例。3月初英伦三岛全部沦陷。随后英国首相召集召开了数次眼镜蛇会议。3月3日,英国首相首次就疫情发表全国演讲,首次发布了英国政府针对新冠疫情的国家防疫政策和措施。英国政府在疫情初期,对公众主要以“安抚情绪”为主,很多都是“建议”,反对关闭学校和公共场合。早起很多的病例都是从欧洲的法国、意大利输入的病例居多,但是英国政府并未对此采取强力的防控措施。后来随着英国疫情的发展和升级,英国又提出了所谓的群体免疫,不过遭到了公众的抗疫和批判,三天后,英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强力管控,尤其是在英国的首相、查尔斯王子和卫生大臣先后确诊后。英国的防控措施不断加码。从呼吁民众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接触及旅行,尽量居家办公,到宣称英国必须像“战时政府”那样应对疫情,再到宣布关闭英国所有学校,英国防控措施不断加码。其实英国在疫情防控初期的这种态度也证实了英国政府决策层的某种顾虑和担忧,想控制疫情,但是更多顾虑的是经济,担心经济受到冲击;顾虑的是民众的恐慌,担心因此引起社会秩序的动乱。3月28日晚,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自己隔离的住所对全体国民发表了全国讲话,这也代表着英国的疫情风险来到了一个新的拐点。英国首相在公开信中也明确指出:“英国将进一步升级现有的全国范围的方所措施以应对疫情蔓延”这也预示着英国将会随着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在未来几天还会加码进行强力的防控。就在我们作这个访谈的同时得到消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确诊了,英国的疫情防控将进一步加码。
◎《南方治理评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看了英国卫生部3月28日的数字,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累计达到17316例,与前一天公布的数字相比大幅增加2510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151例。伦敦仍是英国境内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方。由于英国的超市中出现抢购现象,英国官员公开呼吁民众停止这种行为,并表示民众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尤其是那些在抗疫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种行为有可能导致他们无法购买到日常所需的商品。
◎曹惠民:英国境内,目前比较严重的是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次之,北爱尔疫情相对好些。英国当地人的风险防控意识不是特别强,他们的国民心态好像也不是很紧张,大家对于囤货也没啥概念。伦敦是英国疫情的“震中”地区,伦敦的居民囤货现象大致在3月初就开始了;利物浦的疫情相对没那么严重, 当地居民从3月中下旬开始,才出现比较明显的囤货现象。因为欧美的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是从欧盟进口的,为了避免因为居民的恐慌性抢购模式持续,影响超市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正常。也为了安抚民心,英国政府承诺将保证居民的生活必须品供应,公众不必恐慌性购买。其实,医护人员受到的冲击还相对较小,他们可以通过替代性的网上购物,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必须;在我看来,在英国受影响最大的是老年人和弱势互利之家的居民,为了照顾特殊群体,特别是老年人的购物,英国很多超市纷纷采用限购,有的还引入了特殊的“老年购物时间”即,每天早晨让老年人优先排队,优先购物,这也是二战后英国首次面临商店定量供给。3月底,英国政府招募了近50万的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医护人员提供日常服务,比如购物、比如医护人员的子女教育等,这将极大程度缓解特殊人群的压力。
◎《南方治理评论》:英国政府疫情开始时不紧不慢的态度招致了民众不满,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官瓦朗斯的一席话更是掀起轩然大波。他说,战胜新冠病毒的“终极方式”是让英国民众通过患病来获得“群体免疫”,在大多数国民对病毒有了免疫力之后,便能一劳永逸。这种批评声不断,后来也改变了抗疫策略。
◎曹惠民:随着英国疫情日趋严重,3月初开始,英国首相数次召开眼镜蛇会议以应对英国疫情的不断升级。眼镜蛇紧急计划委员会是“内阁办公室情况通报A室”的简称,由英国内阁成员和军警情首脑组成,拥有停止议会等无上的权力,专门负责处理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特别重大事宜,这是英国最高级别的国家安全会议。3 月 3 日上午,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份28 页的新冠肺炎对策文件《新冠病毒:行动计划( Coronavirus: action plan )》。文件中列举了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境并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了不同情境下的对策。该计划分为四部分:控制病毒、延缓传播、研究病毒的源头和治疗方法、最后,如果病毒更大范围传播,则减轻其影响。也就是说,控制、延缓、研究、缓解。
3月12日,英国首相再次召开眼镜蛇紧急计划委员会会议,宣布英国进入抗疫的第二阶段,“延缓(Delay)”,进入延缓阶段后的一项新政策就是“不再给轻症病人检测”。随后英国政府的首席科学官瓦兰斯提出了群体免疫的说法。我对这个所谓的群体免疫的所谓策略的第一印象就是荒唐。彭博社对群体免疫的解读为:让病毒在英国缓慢传播,不加阻止,多数人患病后再康复以达到群体免疫的最终目的。这无益于英国向病毒“缴械投降、放弃抵抗”。据说科学家为此还建构了所谓的数学模型,事实证明这种模型建构是失败的。按照英国首席科学家的说法,所谓的群体免疫是指人群中大多数都有了抗体之后疫情就得到遏制,不会再大规模爆发。他们认为新冠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靠自身的免疫调节就能恢复和治愈。这种几乎荒唐的所谓策略忽略了一点,并非所有人都能抗到自愈。显然这种所谓的策略不现实,也不可能成功。在英国国内,群体免疫策略提出后,也遭到了民众和科学家的反对,10万人请愿,数百名科学家联名反对所谓的群体免疫,之后疫情的发展也证明,所谓的群体免疫是没有失败的。在英国首席官提出“群体免疫”三天后,这个近乎于放弃式的策略即遭到了英国政府的自我否定。针对群体免疫,也有另一种解读,认为这也是英国政府的无奈之举,“以退为进”,用另外一种方式“迫使”民众遵从政府的抗疫决策,使得民众更好地配合政府的抗疫的决定。。
通常,英国公共卫生部门将疫情等级分为5级:一级为影响范围为局部地区,对公众健康影响有限;二级代表影响范围为局部地区,但相较上一级可能需要更多的管理投入;三级意味着公共卫生影响跨越多个区域界限,可能需要国家进行协调;四级说明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需要集中进行管理和政府指导;一旦到了五级,就等于已经造成灾难性的公共卫生影响,需要政府指导和进行广泛的资源投入。3月初,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简称NHS)已将疫情等级调整至“四级”紧急情况,国家指挥和控制部门需要为NHS提供支持,同时NHS需要与各地方政府协调,采取应对措施。
英国防疫策略的调整具有渐进性的特征,正如前面所谈的,这反映了英国政府在疫情初期的保守心态,考虑到经济影响、国民心理上的恐慌、社会秩序可能的“失控”等等因素,英国一直是采取“边观察疫情发展态势、边改进疫情防控行动策略”的基本模式,这种疫情初期“等待、观望”的心态其实是疫情风险防控的大忌,在全世界各国都如此。通常来讲,如果疫情风险本身的生产和发展机理不是特别清楚,也就是风险没有全面科学把握之前,政府必须在疫情初期以“最严格”的防控策略应对疫情,才可能将疫情的危害减低到最低限度。英国和许多欧美国家一样,几乎错过了1月份、2月份这个抗疫“备战”的最佳窗口期。
◎《南方治理评论》:中国抗击疫情是举全国之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迅速新建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迅速将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全国各地派遣医疗队、送物资送食物,驰援武汉。英国卫生当局已经与本国的私人医院达成协议,将这些私人机构的医疗资源也整合进全国的抗疫行动中,预计从下周开始,可因此增加8000张病床、近1200台呼吸机以及大约2万名医护人员。英人对待中国抗疫行动的普遍看法是什么?自身采取了哪些防疫行动?
◎曹惠民:由于语言和信息网络等原因,其实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还是比较有限的。在我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对疫情风险的显然不够重视。后来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一位教授就咨询我国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修建情况,当他们了解到我们在短短的两个礼拜建了两个功能齐备的医院时,很多都表示“简直不可思议”。研究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学者,也是我的合作教授Person Scott教授脱口而出的词就是Crazy(疯狂的)、Incredible(不可思议)。这也足见他对我国高水平基建的一种折服。现在回头来看,我国的很多抗疫经验还是值得欧美很多国家学习和借鉴的。但是,国情不同,大家的习惯、文化和价值观不同,所以很多地方他们是学不来的。谈到英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我认为他们其实经历了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将信将疑”再到后来的逐渐对我国的防疫策略采取了“认同合作”的态度,其实这也说明英国对我国的抗疫行动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当然这种认知是在疫情驱动下的“被动认知和接受”。伴随着英国的这种认知的变化和调整,他们抗疫的政策也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转变,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佛系抗疫”到“模糊策略”(政府仅只是“建议”)再到现在的“硬核策略”(强制执行)。英国这种的态度和认知其实和欧美很多对我国抗疫举措的认知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毫无疑问,从英国的医疗卫生条件在西方国家里水平属于比较先进的。但是这种所谓的先进是针对常规的就诊需求而言的。恰恰新冠肺炎疫情的生产和发展不是一般类型的病毒传播,它以“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为主要特征,这种短时间内感染人数呈几何级别的增长对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英国也是如此,现在英国的医疗救护物资也是严重短缺。英格兰很多地区的医疗物资短缺已经严重威胁到医护人员的安危。据悉英国卫生部一些在2019年6月-8月陆续过期的口罩,经过“广泛测试”,这些口罩也将被紧急征用。很多一线的忽视不戴口罩护理咳嗽病人,甚至她们需要自购围裙充当防护服。对于英国来讲,现在的被动,都与其最初的不重视不无关系。早在今年1月-2月初,英国“居安”不“思危”,几乎浪费了抗疫“备战”的最佳窗口期,才导致了今天的被动。
3月3日,英国首次发布了针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国家防疫行动计划。随后英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和手段:我们可以对英国为抗疫所采取的行动做一个简单梳理
(1)紧急立法,赋予政府更大权力。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动用警察、军队组织民众聚集
(2)投资研发疫苗。英国在疫情反恐的同时,然后也投入巨资开发新冠肺炎疫苗。
(3)招募义工和退休的医务人员,以弥补医护人员的紧张。很多退休的医护人员也会被紧急找回,补充救援所需。
(4)管控边境,控制旅行。由于英国在疫情初期,英国已经品尝了不严格管控边境的苦头,现在英国也加强了对出入境的管控,防止国际间的输入和传播。
◎《南方治理评论》:当下世界面临COVID-19疫情的重大威胁,地球成为了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公布了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以及病毒致病性研究。针对的英国的抗疫策略或举措,有哪些措施是让您印象深刻的?
◎曹惠民:坦白讲,英国公众的参与风险防控的这种最朴素的市民精神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英国是南丁格尔的故乡,这次疫情爆发后,英国也利用充分宣传南丁格尔精神:“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好好对待照顾每一位病人。”面临疫情的严峻形势,英国政府呼吁大众参与志愿者活动,英国卫生大臣马特汗考克计划招募25万志愿者,很多市民期望通过志愿服务为抗击疫情供给量力而行的协助。在报名系统开放的48小时内,共有670663人报名,远远超越了25万人的最初招募计划。据悉英国政府现已将招募数量方针提高到75万,乃至有人呼吁将方针定为100万。志愿者的任务主要集中于为待在家里的150万弱势人群供给食物和药物,他们还会接送患者往复医院,并经过电话沟通协助一些民众度过这段困难的时期,协助照顾医护人员的子女等。据悉英国的直系继承人威廉王子、英超的著名裁判安东尼-泰勒也报名加入NHS(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志愿者行列,加入一线的抗疫行动。特别是威廉王子的加入,其实对志愿者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英国的总人口在6600万,招募到的志愿者有75万,这也意味着每88人就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参与疫情的防控志愿服务工作。这种志愿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全社会公民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意愿是一个现代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方治理评论》:从2016年开始,为应对埃博拉等严重疫情,英国成立了一支能在48小时内部署到全球出现重大疫情地区的公共卫生专家队伍UK-PHRST,以便协助中低收入国家更高效地应对疫情,从源头上及时阻止疫情扩散。这支队伍汇集流行病学、微生物学、预防医学、社会学、临床医学、统计学、物流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每一个专家都能为解决疫情中各自领域的动态问题提供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英国在应对疫情上还推出了哪些公共服务举措?成效如何?
◎曹惠民:英国所推出的公共服务措施主要聚焦于以下几类人员:医护人员、警察、受困的企业和工人。英国所退出的公共服务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食品供应。英国各大超市降低食品供应种类,改为集中资源确保主要食品充足供应。英国超市现在准备每天早上一小时专门给老人等弱势群体来购物,保障他们买到需要的东西;网上超市准备延长送货时间到凌晨;社区组织给70岁以上自我隔离的老人们定期送物资。
(2)财政税收支持。英国政府宣布了新的财政援助计划,以帮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面临倒闭风险的企业和员工;英国将推出3300亿英镑的贷款担保计划,再提供200亿英镑减税和现金补贴计划支持小企业,任何需要现金的企业都可以以优惠的条件获得政府支持的贷款;对于零售、餐饮、娱乐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英国政府将免除企业12个月营业税,并为每家企业提供25000英镑现金支持。对于应税价值低于51,000英镑的零售,酒店和休闲行业的企业,今年无须支付任何企业税;延长所有企业免商业税business rate的期限,无论此应税价值如何。将向70万家微小企业提供3,000英镑的赠款。为了支持他们的现金流,可将补助金增加至10,000英镑。;为小型企业免除部分税务、降低病假工资申领门槛等;英国央行将利率下调至0.1%,并承诺增加2000亿英镑购债计划,以保护经济免受疫情影响。
(3)志愿服务。举行志愿者招募计划,同时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提供服务,减轻他们的压力。由于人手短缺,成千上万名已不在医护岗位的医生及护士们被呼吁重返国家医疗系统,还有很多即将毕业的医学生及护理专业学生也被提供临时工作,帮助缓解卫生系统的负担。、大家可以把孩子领回家,部分学校仍然开放是为了给医生护士以及警察的子女上学,保障社会正常运转。
(4)经济救济和就业支持。与工会和企业合作,紧急开发新形式的就业支持,以保障人们的工作和收入。政府承诺给受疫情影响的在职员工发放80%(上限2500英镑)的月薪、给失业的工龄人员更高的福利救济金,并且承诺为所有在英国的外国人免费检测和治疗新冠肺炎等。
(5)BBC免费给老年人提供更多节目,免除TV license 以帮助老人度过无聊的自我隔离。
以上的这些措施,特别是对在职员工承诺发放的80%的月薪,这项措施缓解了在职员工的担忧,该群体也恰恰是英国疫情中最不稳定的一类群体。总体上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随机也对认识的邻居做了一个个简单的在线调研,当问到他们如何看到英国防控措施效果时,89%的人比较认同现有措施,但是认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7%的人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强化,4%的人认为管控措施过于严格。但是英国的国民性格同样是崇尚自由,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全面落实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由于脱欧问题的影响,英伦三岛之间的政治分歧也比较大,这或多或少对于英国的整体防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利物浦而言,现在利物浦市内的车流明显减少,公交车的乘客也大幅减少,只有一个公交车上平均载客数量都不超过十人,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市民已经切实在落实“居家隔离”的倡议了。但是利物浦市内的一些必须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仍在运行,比如公交车服务,邮局、超市等。
◎《南方治理评论》:这场疫情凸显了世界各国不同的独特个性,展示了苦闷的隔离生活下,世界各国的多样化生活。如何看待东亚,比如韩国在本次疫情治理中的整体表现?
◎曹惠民:同在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防控措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几个国家是世界范围内疫情风险治理绩效水平比较高的几个国家。疫情防控的整体绩效水平优于欧美和澳洲等国。与欧美对疫情的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被动抗疫相比,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做法表现专业、主动,他们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就韩国而言,确实他们的防控措施和手段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整个国家按下了“暂停键”,采取硬核的“封城”策略。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所言,这为全世界争取了时间之窗。只有韩国真正听了这个警告,韩国抓住了这个瞬间即逝的时间窗口,而欧美就没这么积极主动了。韩国的全国总动员又快又早,而且重点突出。整个国家的应急体系专注于隔离防控和全力抢救这两个层面上,也就是说,韩国上下把所有可用的资源全都集中在防控和救治这两个层面上了。
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韩国的防疫体系构建迅速,体系完备,措施有力,基本没有发生各部门之间衔接不当的问题。从普查隔离到治疗,从物质基础的建构到后勤保障,从社区防控到一线救治,政府和社会有一种较好的默契配合。韩国一共在境内设置了633个筛查点,包括"免下车"筛查诊所,以及在爆发疫情的建筑物前临时设置的诊所等,日检测能力达2万人。抓住了大邱和韩国的成功抗疫得益于以下几点:第一个实施全面的、严格的病毒检测,这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也为后期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第二,就是韩国采取了严格的社交疏离和管控策略,这种方法有效地阻断了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第三就是,韩国民族性,国民非常团结。这种国民性格使得他们能够理解国家的防控策略,这为韩国的国家动员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第四,就是强有力的风险防控的制度设计。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治理水平使得不同部门、机构间的“无缝对接”成为可能。韩国完善的风险应急机制得益于韩国在2015年抗击MERS的过程中所吸取的教训,那就是对于传染病要强化检测,这也重塑了韩国人应对传染病的态度,韩国疾病控制中心甚至成立了专项部门来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南方治理评论》: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频繁的人口流动和气候变化增加了全球传染病暴发的风险,加剧了传染病带来的挑战。在特定地方或特定人群中,新发现传染病正在增加。您认为此次疫情折射出国际公共卫生治理的哪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困境?谢谢!
◎曹惠民:此次疫情为世界重新审视国际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战素材,同时也使得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再次进入世界各国领导人的视野,为国际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当然,它也对全球各国的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很多内容值得人们反思,人类从中反思现有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
政治和文化差异在此次抗疫中的戏份十足。实践证明,西方国家所谓的政治文明和所谓的自由价值观无助于疫情风险的有效治理。此次疫情对不同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是一个实战检验,同时也是对全球不同国家的制度、价值和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果把欧美国家与亚洲国家如日韩和新加坡相比,在疫情面前的起始态度,显然有一种东西方文化认同感的“对撞”:是娱乐派对重要还是人的健康重要?是民主自由重要还是保存生命重要?事实证明,病毒没有国界,没有文化和制度的偏好,全球很多国家都没有幸免。中国的“全国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经验已经成了很过国家学者研究现代治理结构和制度变革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同时,国际社会的合作治理问题国家与国家,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之间的合作问题也成为此次疫情治理过程汇总的一个值得人们反思的问题。整个世界本就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事件,是全球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这就客观上要求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强化彼此间的合作治理。现实是,这种所谓的国际合作恰恰被西方国家的某些政客所肆意消费,所谓的国际合作治理的状况并不是很乐观。当中国在奋力抗击疫情,为国际社会争取疫情防控的时间之窗时,西方的某些国家不珍惜这个宝贵的窗口,反而借疫反华,仇华,丑化,尽管世界卫生组织一再从中协调,但是西方的某些国家并没有强化与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之间的合作。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一直重视和秉持公共卫生风险的国际合作理念,但是这种合作必须有赖于西方国家的转变与反思。
◎《南方治理评论》:疫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次大考。毫无疑问,疫情考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的硬核管理 考验一定区域的精神气度。中国地方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和弱项?
◎曹惠民:首先,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风险决策水平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第一个问题。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针对这种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究竟地方政府如何进行科学的风险决策,这考验着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和治理能力。
其次,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送问题。从新冠肺炎疫情的时间轴看,湖北和武汉的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针对来源不明的肺炎病例被一线的专业确认之后的作为耐人寻味。我们国家在非典之后就建立了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的直报制度,显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湖北和武汉最初的疫情风险警示和报告以及相关部门的作为,从某种意义上,这可能“贻误”了最初的宝贵的窗口,没有为后续的应急响应留出余地。这也是地方政府需要反思的。
再次,就是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与合作治理能力。作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毫无疑问,卫健委和疾控中心应站在最前台。如果其他部门如果“没有声音”还可以理解,唯独应急管理部,到现在也几乎没有官方的声音和姿态,他们安静的使人诧异。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来讲,我觉得这种安静有点不同寻常,甚至难以理解,应急管理部门是否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和功能,至少应该成为卫健委在应急响应的过程中承担主要的协同作战部门,现在看来,显然,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难以让国人满意,这背后暴露出的就是相关部门的职能履行和横向协作问题。
◎《南方治理评论》:面对传播迅速、危害巨大的陌生病毒,面对十几亿人口在传统佳节大流动、大聚集的特殊时期,中国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了传染源和切断了传播途径。“身在曹营心在汉”,中国此次抗疫有哪些值得您深入思考和存留记忆的东西?
◎曹惠民:中国在此次抗疫中的战绩卓著,赢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誉,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展现了国家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使得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在的病例以输入性病例居多,本都的新增病例为零。这些成绩单来之不易。很过国际组织、很多国家都高度赞誉中国的抗疫举措,很多国家也在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国用漂亮的成绩单证明了中国抗疫举措的整体表现优秀。但是,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治理的现代化需要总结成功经验,同样要不断反思我们在疫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暴露的不足和短板,这也许是我国未来几年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反思我们的不足是为了更好地进步,为了建构现代化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治理体系
第一,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令人深刻。这里我们要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以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为代表的专家为国人的抗疫提供着宝贵的指导,也带给国人以信心。钟南山赶往武汉时,一张无座票,挤坐在餐车小憩的场景感动着国人。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在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吩咐武汉抗疫的震中,驰援湖北和武汉,他们那种医者仁心感动着全世界,也为湖北和武汉人民撑起来最温暖的安全感。很多医生护士甚至倒在了抗疫一线,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幕幕拨动着人人内心那根最脆弱的神经。他们是我们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吩咐当英国的学术同仁了解到我国国家一个庞大的城市在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国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那种精神时,他们那种对我国的社会动员和治理体系的那种赞叹和惊奇的表情,让自己作为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办公室的同仁也表示,他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再次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一直在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保持着透明的信息共享与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协助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抗击疫情;及时与国家社会共享病毒基因序列,与世界各国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和具体的措施;向有需要的国家派遣医疗队、捐赠救援抗疫的物资等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中国积极地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国际间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水平。中国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同时也对国际社会秩序的合作治理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三,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差异性也比较明显。新冠肺炎疫情也折射了我国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差异性。很多地区通过管理和政策创新,为疫情的防控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做法,如江浙沪地区健康码的共享,就为地区的协作提供了地方治理创新的案例;湖北英山县捐赠公示的“满分作业”为红十字会的运作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本,澳门地区在疫情应急响应堪称典范,他们开始之初就采取的高度重视,启动的应急管理机制同样为地方政府的治理提供了范本。这都是值得欣喜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地方政府治理过程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疫情发生后,湖北和武汉的风险决策水平反映了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紧迫性。政府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决策者和领导者对公共安全风险的风险认知还存在偏差。这种认知上的比如疫情发生之处的决策的迟缓,不够重视等。由此看来,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建设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地方政府决策者的专业化水平和科学化程度也是一个未来政府治理水平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湖北某地卫健委主任针对疫情的“一问三不知”个人印象深刻。这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公务员的治理能力存在比较大的“知识赤字”。此外,疫情期间有城市扣押别的城市的医疗救援物资,这也体现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横向协同治理的短板。
第四,大数据和先进智能技术的运用提升了疫情防控的治理效果。技术在疫情防控展示了其独特的贡献。比如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很多地区推出了健康码,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很多地区的红外检测技术令人印象深刻。智慧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疫情的研判和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疫情防控的技术含量值得很多国家和地区学习借鉴。
◎《南方治理评论》: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必须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3月29日,山东赴英联合工作组赴英慰问侨胞和留英学子,能给我们谈谈相关的情况吗?
◎曹惠民:3月28山东省赴英国联合工作组一行15名成员抵达英国。工作组成员包括6名医疗专家,涵盖防控、中西医、心理咨询等领域。工作组还带来了口罩等防疫物资及防控手册等。山东省赴英国联合工作组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举行“携手抗疫赢胜利,祖国永远在身边”侨胞及留英学子两场慰问会,近500名在英侨胞和500多名全英及各地学联代表通过视频及网络连线方式参加。慰问会上,工作组分别向侨胞及留学生代表发放防疫物资包、“健康包”等。工作组医学专家们就新冠肺炎举行专题讲座并答疑,受到热烈欢迎。随后英国各地学联组织了“守望互助”微信群,加强留学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为大家在海外的抗疫提供一个新的平台。留学人员表示,将科学理性看待疫情,努力做到防疫和学习两不误,让祖国人民放心,让国内家人安心。
◎《南方治理评论》:利物浦大学师生情况和教学情况如何?您在利物浦,与您所执教的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们联系多吗?
◎曹惠民:上周,利物浦大学已经正式关闭,利物浦大学目前有一名学生确诊。学校所有的学生将由面对面的教学转为线上的学习,所有的教职工鼓励在家工作,学校只保留必要的行政、安保和心理辅导的员工上班。目前与国内学生的联系还好了,一切都是线上沟通和邮件联系。特殊时期,这也许是唯一的沟通方式了。
◎我们所做的仅仅是,致力抢救我们自己的当下叙事和可能留存给未来的点滴印迹——陈潭(《南方治理评论》主编)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公告||《南方治理评论》辑刊征稿启事
疫期阅读
疫期课程
疫间有话
战疫者说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编: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